大学暑假兼职小心掉进了“躺着盈利”的陷阱
来源:OK兼职网
时间:2020-11-24
浏览量:
412
「正规平台,诚邀刷单,按条结算,轻松上手」,「轻而易举,轻而易举,不用工作,就可以赚钱」…等等许多「网上兼职」小广告,在许多兼职团体,空间,朋友圈都能经常见到。
许多大学生、青年和无业群体成为这一类型案件的高风险群体,其实这些都是网络诈骗的骗局。
夸夸其谈也要征税!疯刷单遭遇秋后算账,他们慌了!
国家税务总局日前向多家电商企业发出“自我检查风险提示”——相关企业存在少计销售收入、少缴税款和滞纳金的风险。交税是公民和企业的义务,《电商法》也规定了网店交税的法律依据。但是这种正常的要求,却引发了大批的哀嚎,一众的网商称“赔了夫人又折兵”。
关键是,有些电商在其帐面上似乎为了避税而少报“销售额”,根本就是大量刷单所造成的“空买空卖”。在竞争激烈的电商江湖中,店铺的排名,位置的曝光,信誉度的高低,决定了一个店铺未来的命运。为了获取更多的流量,很多商店开始刷单,轻则呼朋唤友,“假装买东西”,重则雇佣刷量公司“群组作战”。长久以来,网购平台上的群魔乱舞——上架不到一天就成了“百万爆款”;开店不久就成了“三钻皇冠”;新品牌瞬间化身“百年老店”……销售火爆,实际上水涨船高,店家为推销而付出了一大笔费用,就是为了在吆喝声中吸引顾客。目前,疯狂刷单遭遇秋后算账,不少不法商家顿时惊慌不已。
"挣得全吐出来""刷单找死,不刷等死""倾家荡产也补不起"…电子商务叫苦不绝于耳,但实际上呢?刷单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,本身就是违法行为面临严惩。刷单横行,真假难辨,很多人习惯于“按销售额排序”“按信誉排序”购物“剁手”,分分钟掉进陷阱。根据《电子商务法》《反不正当竞争法》和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,刷单行为伪造评价、销售业绩误导消费者,实质上属于虚假营销和欺诈行为,破坏正常的市场秩序,即使在没有补税压力的情况下,单是情节严重的刷单行为就足以造成严重的处罚甚至吊销营业执照。有些网店违法在先,悔不当初,何苦冤?
更有甚者,刷单的盛行也暴露了电商平台的监管缺陷。按照多数电商平台的规则,商品和商品被收集,加入购物车,以及购买转化的数量系数越高,电商将给予商店更多的流量。事实上,在“流量就是钱”的现实中,用刷单制造流量是很多商家难以拒绝的诱惑。明面上,几乎所有的电商平台都明确禁止刷单和严打,但实际上,平台对异常订单的打击却相当有限。是不是一夜爆红的网店难以辨认?只说表面的三令五申看起来很严格,实际的规则监管很松散,有没有寄希望于疯狂刷单带来平台的虚假繁荣,只怕还是要打个问号。
经营企业,离不开信誉和口碑。无休止的刷单无疑是在“劣币驱逐良币”,最终会蛀空消费者的信任。送“吹牛”上税,还网购诚信,让消费无忧,才能促进网络经济的长远发展。
卧倒可以赚钱吗?大学暑假兼职小心掉进了“躺着赚钱”的陷阱。
记者2019年6月27日从厦门市反诈骗中心了解到,自2019年以来,厦门接报了44起大学生网络兼职诈骗案件,不法分子主要抓住大学生想在网上寻找简单、“躺着赚钱”的兼职心理进行诈骗。
年仅19岁的王同学是厦门一所学校的大一新生,经历了电商平台“中秋”之后,他在一些招聘APP上留下了自己的求职信息。六月二十日,一位QQ好友申请引起了王同学的注意,对方向他介绍了某电商平台刷单赚钱的“兼职机会”,并表示只要王同学完成了3000元的“刷单”任务,就可以得到600元的“佣金”。接着,对方发来了某电商平台的链接,让王同学把商品放进购物车后截图发给自己。后来对方要求王同学扫描二维码支付,在支付了3000元后,原本以为能得到600元“佣金”的王同学却等着对方的QQ账号被对方拉黑。反诈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,骗子会先给候选人发一、两个小额刷单任务,有时还会“按约定”返还本金和佣金,以赢得候选人的信任。之后骗子会逐渐增加刷单任务的数量和金额,同时以“必须刷满3笔才能结清”或“卡单”等借口,诱骗申请人继续投入资金。而在其他兼职骗局中,诈骗分子直接让受害人汇款,理由是“先缴纳各种费用,然后才能办理入职手续”。刷单,刷信誉,在电商平台遇到这种兼职信息,可以报警。